课后备课与教学有效性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学设计的一次检验与评价。教师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恰当,课堂内容量的安排是否合适,活动的设计效果是否明显,学习训练的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方面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反思原先的必课内容,进行教学的再备课,即所谓的课后备课。

当然对于不同学科,反思的内容应该更加有针对性。例如小学科学课建议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实验材料的准备是否科学、有效、充分。2.教学中学生的奇思妙想,发现学生思维、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备课中设计不到的地方。3.处理教材的心得。4.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非预设的科学问题与意外的科学实验现象。教学反思应成为教师一种存在方式和专业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沉浮现象很感兴趣,基于此,教师选择将小小硬币作为操作材料和工具,通过让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简单、方便,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等材质、形状、大小不同的多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多次操作比较中体验到各种材质不同的材料在硬币的沉浮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获得了“积木、泡沫盘子塑料瓶盖等材料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而薄纸板、大树叶等材料不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感性经验,增进了幼儿对硬币及其他物体属性的了解。

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1)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坐下。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学反思的类型: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